


科倍隆开发出ABS共混物的节能生产工艺
科倍隆开发出一种节能的工艺解决方案,用于生产ABS共混物,其中科倍隆 ZSK 133 Mc18 双螺杆挤出机发挥着关键的核心作用。
由于原料在 ZSK 挤压机中停留时间短,产品处理温和,科倍隆的工艺解决方案实现了极高的 ABS 共混产品质量。
消除高能耗的热预干燥
ABS 是一种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多种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是电气和汽车行业多种用途的理想选择。
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技术许可和工程公司浙江中石化技术有限公司是乳液接枝--批量聚合 ABS 共混方法的许可方,该方法可生产普通级、食品级、阻燃级和电镀级 ABS 共混物。
为实现这一方案,公司设计了几套大型装置,配备多台 ZSK 133 Mc18 双螺杆挤出机。最近有两套系统开始投产:一套是在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产量为 200 KTA;另一套是在淄博市淄川区淄川化工厂,产量为 200 KTA。另一个在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产量为 400 KTA。
ABS 混合物由合成橡胶聚合物 HRG 和 SAN(苯乙烯-丙烯腈)组成。Coperion 已开发出一种特别节能的 ABS 混合物生产工艺解决方案。ABS 乳液在生产后从反应器中出来时是湿的。在科倍隆的解决方案中,乳液先经过螺旋压机,然后通过科倍隆 ZS-B 侧喂料机将仍处于潮湿状态的 HRG 顺流导入 ZSK 挤压机的加工段。这样就避免了对 ABS 进行高能耗的热预干燥。使用重力式 Coperion K-Tron 喂料机,SAN 和添加剂同样被引入 ZSK 挤压机。在 ZSK 工艺段中,SAN、添加剂和 HRG 被充分均匀地混合,同时操作非常轻柔,因此产品不会变黄,聚合物也不会分解。
单体残留量极少
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比,科倍隆的解决方案能耗明显降低。此外,残留单体的比例也降到了绝对最低。
科倍隆工艺技术与研发部总经理 Frank Lechner 对科倍隆的研发成果深信不疑:“我们非常自豪地看到,浙江中石化技术有限公司的这两套大型装置成功地接管了 ABS 混合物的生产。这些设备每天都在证明其运行是多么节能。与此同时,它们还能提供稳定、极高的产品质量,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创新工艺开发是如何精确满足客户要求,就像我们生产与食品直接接触的 ABS 混合物的解决方案一样。”
(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2023-11-23)

首个设计引领型央地民共建开放式石化科创平台落成
中国化学旗下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主导建设的开放式科创平台——辰聚(苏州)科创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苏州落成。这是国内石油和化工领域首个设计引领型央地民共建的开放式科创平台,也是中国化学首个开放式科创平台。
据中国天辰总工程师、辰聚公司董事长林彬彬介绍,该公司由中国天辰主导,联合恒力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将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尤其围绕国家石化战略和行业发展“卡脖子”环节,构建科技协同网络,打造“科技两商”——高新材料的专利商与协同创新的服务商。
中国天辰董事长焦在月出席活动,他期望辰聚公司通过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肩负起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行业发展、创造企业价值的使命,奋力打造一流水平的行业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
来自政府和股东方以及相关高校院所、金融机构等相关单位代表上百人参加活动,并参观了辰聚公司成果展示区。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2023-11-3)

业界共商塑料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11月7日,第十八届中国塑料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暨中国塑料贸易大会在浙江省余姚市启幕,会议分析了当前我国塑料行业发展情况,研讨了塑料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来自国内外塑料行业组织、科研院校、生产和加工企业、金融贸易企业等单位的5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二级巡视员张文明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塑料行业不论是塑料生产、消费还是进口都已位居全球首位,在我国石化贸易格局中,塑料已经成为仅次于油气资源的第二大贸易领域。同时我国塑料产业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偏弱、高端聚烯烃和高性能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产品自给率不够高等问题,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张文明同时强调,当前石化化工行业结构性分化、专业化、精细化特征更加突出,绿色安全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底线要求,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业态成为行业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升核心竞争力作用的关键。为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推进塑料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应做好创新发展、本质安全、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四个方面工作,确保塑料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魏乃新指出,塑料行业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链不断从中低档向中高档迈进,为中国塑料产业实现新跨越注入新的动力,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以高端化引领塑料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从塑料全生命周期发展角度设计、开发、制造高性能塑料制品及高值化循环利用再生塑料制品,推动塑料产业向高端化迈进。二是以数智化赋能塑料产业协同创新,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塑料经营生产、采购、销售、加工贸易等环节的融合应用,通过“数实融合”,加快塑料产业向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和新业态转变。三是以绿色化驱动塑料产业循环低碳发展,打造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持续不断研究开发废弃塑料的物理循环、化学循环、改性替代及高值化再利用等新技术,打造从塑料废弃物产生源头到资源循环利用之间完整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链。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财政金融处副处长张前荣介绍说,我国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前三季度我国GDP为91.3万亿元,实际增长5.2%。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呈现出“二稳三快四落”运行态势,即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就业总体保持平稳;服务业回升快、消费恢复快、融资增加快;物价回落、利润下降、预期偏弱、出口下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财政金融处副处长张前荣介绍说,我国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前三季度我国GDP为91.3万亿元,实际增长5.2%。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呈现出“二稳三快四落”运行态势,即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就业总体保持平稳;服务业回升快、消费恢复快、融资增加快;物价回落、利润下降、预期偏弱、出口下降。
中国石油集团发展计划部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巴恒飞介绍了中国石油合成树脂产销现状及销售模式。2022年中国石油合成树脂商品量为1152万吨,占化工业务比例达到54.2%,占国内市场份额为14.2%;公司聚乙烯年销售650万吨,市场占有率为16.7%;聚丙烯销售410万吨,市场占有率为12.7%;ABS产能位居全国首位,2022年销售70万吨,市场占有率为12.1%;聚苯乙烯2022年销售22万吨,市场占有率为5.2%。
“尽管国内市场短期内出现乙烯及下游产品产能过剩现象,但化工产品需求空间巨大,尤其是差异化、高端化产品和新材料需求旺盛,将有效支撑石化消费增长。”巴恒飞强调。
(来源:中化新网 2023-11-08)

前三季度化学原料和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6.5%
国家统计局10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改善,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企业营收利润持续恢复向好。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4119.9亿元,同比下降9.0%,降幅比1—8月份收窄2.7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6.5%。
数据显示,1—9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9928.1亿元,同比下降19.9%;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38910.7亿元,下降1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5281.1亿元,增长38.7%。
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6.35万亿元,同比持平;发生营业成本81.96万亿元,增长0.3%;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62%,同比下降0.55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07元,同比增加0.30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34元,同比增加0.28元。
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80.1元,同比减少5.8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77.4万元,同比增加6.0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0.0天,同比增加1.2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3.0天,同比增加5.9天。
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1.9%。
(来源:中化新网2023-10-31)